1982年盛夏天源国际,我蹲在邻居家那台14寸黑白电视机前,眼睛一眨不眨。屏幕里,一个短发女孩咬紧牙关纵身跃起,排球擦着指尖划出一道金色弧线,如同晴空霹雳!屋子里的人全都惊呼出声,就连正纳鞋底的王奶奶都忍不住拍大腿:这闺女,比咱村里爬树摘枣的小子还灵活!
那一刻,我第一次见到小鹿纯子。
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神,而是摔不坏的小强。
很难想象,一部日本电视剧,能让全中国的中学生陷入狂热。
放学后,操场沙坑里挤满了模仿纯子扣球的女生,马尾辫甩得整齐划一,还互相喊着“幻影旋风”;教室里,课桌上布满了用铅笔勾勒的纯子侧脸——天源国际画得最像的那张,会在全班传来传去;甚至我妈去裁缝店做衬衫,都不忘嘱咐:领口要和纯子的蓝色运动服一样,干净利落,精神!
可剧里的纯子并不是天生的冠军。她四岁丧母,跟着父亲在北国长大;手被球磨出血泡,膝盖常年青紫;被队友排挤,被教练骂动作像虾米;因为身高不足,差点被赶出校队。
展开剩余76%但她每次摔倒,都要抹掉眼泪,冲着天空喊:我要成为最强的排球手!
印象最深的一幕天源国际,是在暴雨天的训练馆。为了救一个滚到铁丝网外的球,她扑进泥坑,全身湿透,头发黏在脸上。爬起来时,眼睛却亮得像星星。队友小夏劝她别练了,她笑着回一句:不练?那明天怎么打败白富士中学?
这哪里只是电视剧?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写照。八十年代的青年,刚从“读书无用”的阴影里走出来,看见街头开始出现彩色电视、喇叭裤和邓丽君的磁带,心里既兴奋又惶惑。未来像团迷雾,但纯子教会我们:别怕摔,摔疼了就喊出来,再接着跑。
——
2017年,一条新闻刷爆网络:马云赴日参加活动,推掉所有安排,只为见一个人。那人,正是小鹿纯子的扮演者——荒木由美子。
马云说,自己小时候特别自卑。可每次看到纯子摔倒再爬起,他就告诉自己:一个女生都不怕,我有什么资格认怂?据说,他为了见荒木由美子,前后去了日本六次。那不是单纯的追星,而是想替当年在杭州街头发传单被骂骗子的自己,说一声“谢谢”。
想起高中时的同桌阿芳。她中考数学只考了38分,哭了整整三天。后来,她在日记第一页贴了张纯子的剪报,旁边写着:输一次就放弃的人,永远赢不了。三年后,她考上北师大数学系。毕业时,她在那页纸旁补了一句:谢谢你,纯子,我没输。
真正的偶像,不是高不可攀的幻象,而是你在被老师骂笨时,悄悄塞在课桌里的纸条;是你加班到深夜,耳机里循环播放的“青春火焰”;是当生活狠狠摁你在地上时,脑子里突然蹦出的那句:再来一次,这次我一定能行。
——
但你知道吗?那个在荧幕上永远元气满满的小鹿纯子,现实中活得更有劲。
荒木由美子18岁因《排球女将》爆红,正当红时却突然宣布退圈,只因为要嫁给一个普通上班族,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。
媒体骂她傻,粉丝哭着不理解,她却像剧中一样,咬着牙说:家人需要我,这和打球一样重要。婆婆发病时曾抓花她的脸,半夜喊她“妈妈”二十几次,她仍然笑着说:婆婆就像个小婴儿,我要像纯子护球那样护着她。婆婆去世后,她又投入公益,教老人打门球:“运动能让人心里暖。”
这才是纯子的真正力量——不是一直赢,而是从不放弃;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传奇,而是在人生的赛场上,拼尽全力。
如今有人说内娱没有真偶像,他们或许不知道,三十多年前就有个女孩,用青肿的膝盖、流干的汗水告诉我们:偶像不是虚幻的光环,而是让你在最平凡的日子里,也能咬牙说“我可以”;是让你相信,世界再喧闹,你心里的那团火,也永远不会熄灭。
——
昨晚翻出1983年的一张全家福,我穿着印着“晴空霹雳”的白T恤,手里举着报纸卷成的排球,笑得露出大门牙。那一瞬间,我终于明白《排球女将》为何能火遍大江南北。
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励志剧,而是八十年代的我们,写给自己的情书:
致那个在沙坑里摔得屁股疼还咬牙爬起来的自己,
致那个躲在被窝里,用手电看纯子剪报的自己,
致那个被生活打倒,却梗着脖子说“再来一次”的自己。
所以,你有多久没对自己说“再来一次”了?
就从今天开始吧——像小鹿纯子那样,把生活当成排球,用力扣过去。
毕竟,能接住人生所有“杀球”的,从来不是别人,而是那个永远不肯认输的你。
发布于:江西省金猎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